地中海霸主(曾是地中海霸主,在意大利全歼罗马军团,此海上帝国是如何衰亡的)
罗马人毁灭了迦太基以后,于公元前122年再次建立了新迦太基,作为自己在北非的殖民地,后来该城人口发展到60万,成为罗马第二大城市。当然,这是后话。
作为曾经地中海最强的商业帝国,迦太基的陨落,其实不光是战争的原因。在战争背后,有更多的原因,值得今天的人们去深思,一个经济上空前强大的国家,为何会走向灭亡?
1、商业繁荣的负面后果
迦太基人善于经商,他们务实、理性,强调个人意志,缺乏集体意识。因此,整个迦太基社会都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,在涉及到国家民族的问题上,自私自利的心理往往占了上风。
在汉尼拔远征意大利时,多数迦太基人是犹豫的,更有许多富商公开指责汉尼拔挑起战端。他们认为,一旦开战,不仅要支付大量的军费,还会封锁海上的商路,这将极大影响自己的商业利益。
而当汉尼拔提出不需要迦太基提供财力支持,还把攻占西班牙所获得的大量战利品运回迦太基时,唯利是图的商人们又立马改变了态度。
在迦太基早期,迦太基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,尚有朴素的尚武精神,他们通过一系列开疆拓土,建立了自己的商业帝国。然而,等到商业贸易成熟以后,他们的心理也出现了变化,失去了开疆拓土的野心,也尽量避免战争,仅有的战争也只是维护商路的目的。
2、商业寡头的负面影响
在公元前3世纪早期,地中海上希腊人势力开始衰落,亚历山大帝国也已分裂,而罗马人正忙于统一意大利的战争,无暇顾及地中海的争夺。因此,在如此良好的外部环境中,迦太基几乎垄断了整个地中海的海上贸易。
商人的地位一跃而起,并掌握了国家的权力,成为社会的“中流砥柱”。他们依托强大的国家实力和经济优势,建立了商业寡头统治。但这样的后果是,普通公民只片面追求个人的经济利益,认为国家都是那些商人寡头的,他们对迦太基普遍存在着保守和冷漠的心态。这也决定了在面对强大的外敌入侵时,迦太基难以形成强大的向心力。
3、内部势力的分崩离析
迦太基的经济结构,决定了它的统治阶层,是由商业寡头和大农庄主组成的二元结构。但是,在战争面前,二者存在着根本的利益分歧。
大农庄主主张维护和巩固在非洲的既得利益,但商业寡头则将目光专注于海外,主张扩大海上利益。
在第一次布匿战争期间,大农庄主占据了上风,他们忙于在非洲的领土扩张,甚至把驻守西西里岛的部分军队撤回,从而削弱了迦太基人的战斗力。
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,大农庄主与商业寡头之间的矛盾,使得汉尼拔的军队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,商业寡头认为汉尼拔的战争将影响他们与地中海国家的贸易,因而急于结束战争,甚至不惜出卖国家利益,尽快与罗马缔结合约。
等到第二次布匿战争失败以后,迦太基的海外贸易几乎断绝,担任执政官的商业寡头还试图通过征税来进一步挽救颓势,结果此举又加剧了他们与大农庄主之间的矛盾,引发了新的内部斗争。内部的倾轧进一步削弱了其自身的力量,在强大的罗马面前,这必然导致迦太基的灭亡。
